看不见的战场,在幕后的英雄
义无反顾,是一种勇气。
挺身而出,是一种奉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务人员坚守抗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一群人,他们不像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但他们每日都在与病毒正面交锋,每一个“疑似”成为“确诊”,最终由他们“盖章定论”。他们是幕后的英雄,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就是实验室检验人员。可能有人会说,在实验室又没有直接接触病人,有什么特别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向大家科普一下,实验人员零距离接触疑似病例的标本,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处理的过程中,若不慎接触病人检测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冠状病毒,即有感染的严重风险,另外,样本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实验室污染等情况的存在,让我们的操作者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试剂准备
核酸扩增和检测
1月29日,经省卫生健康委确定,我院作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定点单位,在临床第四支部书记、检验科主任张沙同志的带领下,胡夷、孙鹏、罗嫚、程新媛等5名“战役者”不畏风险,迎难而上,投身于属于他们的“战场”,成为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士兵。在此之前,检验科所有的人员早早就集体写下了“请战书”,做好了参加战斗的准备。他们有的是家中的支柱和独子,有的是孩子的母亲和父亲,但他们更是冲锋的战士,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他们,坚守着医务人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化作行动,24小时坚守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神圣岗位上。
核酸提取
在最初的几天里,由于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还没有到位,大家都是手工提取核酸模板,医院负责检测各县任务的标本都是下午或晚上才能送到,一次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再到检测结果,要用约6个小时,别人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检验者们还在实验室通宵奋战,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最开心的,就是第二天早上前来换班的人员能提来热腾腾的早餐。
打开生物柜
加样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上级安排工作任务,医院紧急配备了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艰巨和繁重的任务。为了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月5号起,贵州省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就诊人员、1月23日以后从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的来黔返黔人员和每天从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的来黔返黔人员等五类人群全面开展核酸筛查,要求做到全覆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工作量的成倍增加,不得不让大家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上操作的同时,同时开展手工提取,争分夺秒,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截止目前,大家夜以继日,总共完成了929份新冠病毒样本的核酸检测,顺利完成了省市的工作要求。“连续的奋战,大家都很累,但我们不能退缩,外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这个结果。”检验科的孙鹏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穿上防护服,又开启了一天的“新征程”。
核对信息
也许是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这几天在毕节清晨的上空,也露出了一丝阳光,大家瘫坐在椅子上,脸上难以掩盖的倦容之下,伴随着的是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五类人群的核酸检测,但疫情还没有退去,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大家一定要做好继续奋战的准备,等待我们的,还有无数个通宵达旦”,张沙主任对大家说。“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在他身后,是大家坚毅的目光和响亮的回答。
脱去防护服后的压痕
因为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汗水无法排除而长满红斑的双手;因为长期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布满勒痕的脸颊;因为长期通宵工作,生物钟紊乱和睡眠不足导致的黑眼圈、浮肿的眼袋、布满血丝的眼球,见证着毕中医人“厚德修业、仁术为民”的优秀传统,见证者我们医务工作者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健康的守护、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期待着春暖花开之时,相约共享春光灿烂。
长时间戴手套被勒红的手腕
编审|李珍武
供稿|吴怡潇
编辑|罗 曼